查看原文
其他

医生不用发论文了!首医已建立临床教授体系,应该拍手叫好吗?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2-09-21




导读

高职称不仅是高收入,而且还是体制对你价值的一种认可,这才是真正的痛点!


来源:医脉通

作者:叶正松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0年起,首都医科大学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

 

什么新的体系呢?

 

临床教授体系。

 

这是一个可以称得上破冰之举的人才评价体系,因为,它有两个令人炫目的闪光点:

 

1.医生要想聘为大学教授,不需要发表论文,只要临床技术好就可以。

 

2.教学工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带教临床实习生等。

 

这种大学教授资格评聘,可谓是特立独行,清风扑面。

 

可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大刀阔斧、一竿子插到底的“临床教授体系”改革,如果不是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于前天在自己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披露,居然没有多少人知道,或者说并不被人“津津乐道”。

 

图源:“饶议科学”微信公众号截图

 

这种诡异的“沉默”背后,毫无疑问,揭露了两个真相:

 

一是很多医生认为,这种“临床教授体系”改革,对大多数医生来说,意义不大。

 

因为,所有的医生都有一个当主任医师的梦,但并不是每个医生都有想成为教授的理想。临床医生的本职,曾经学医的初心,说到底还是治病救人,不是为了写论文当教授。因此,在没有取消医师临床职称评聘论文限制之前,取消大学临床教授论文限制,就显得宣宾夺主、主次不分了,甚至毫无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因为,对于一名临床医生来说,教授本来就是学术头衔,可有可无,更何况,人各有志,不想搞科研,带学生,那就做一个主任医师好了,不一定非要当什么教授。

 

二是中国的教授门槛本来就已经很低,说满大街的教授未免夸大其词,但说临床教授比主任医师要多很多,却是一个毫不谦虚的事实。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在中国,你临床做得再好,评定临床序列的高级职称也要满足一定的年限要求才可以。比如担任主治医师多少年才能参评副主任医师,聘为副主任医师后多少年才能评聘正主任医师。而相比之下,副教授和正教授,同样是高级职称的评聘,却没有年龄上的限制,只要你论文发够了,就可以评聘。

 

也因此,很多在论文上长袖善舞的年轻医生凭借发文章、搞个自然课题,就能轻松直通车晋级正教授。而很多兢兢业业干了二三十年的医生还是副教授。所以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荒唐至极的场面,正教授坐在评委席上,点评他的副教授老师讲课讲得够不够好。

 

在这种情况之下,再降低临床教授的评聘标准,真的好吗?这也是令人质疑之处。

 

所以,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如果临床医师职称这一块不能来一个触及灵魂的改革,“临床教授体系”再怎么深入肌理,也难以吹皱医师职称评价体系的一池春水,即便死水微澜,也并不能产生深远的巨变。该发生的问题,依然还会发生;该存在的弊病,也依然还会存在。

 

比如倍受谴责的论文造假问题,发生最多的地方就在医院,中国造假撤稿最多的也就是在医院。可医生论文造假为了什么?说实话,不就是为了职称晋升,多收三五斗!有多少是为了教授头衔?

 

所以,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解决问题应该先解决职称的评价指标。这一问题不解决,一切针对医生评价体系的解决方案都会或迟或早“内卷”化。像2017年那次轰动一时、令人震惊的524名医生集体论文造假事件,一定还会卷土重来。

 

那次那么多的医生,为什么要集体论文造假?

 

原因很简单,身为体制内的医生,你技术再强,病人再认可,那也就是一个口碑,没有什么含金量,只会能者多劳,而多劳并不一定多得。你没有论文,职称上不去,工作辛苦待遇差不提,长时间发不出文章,拿不到自然基金,还很有可能要面临调离医疗岗位。高职称不仅是高收入,而且还是体制对你价值的一种认可,这才是真正的痛点!

 

也因此,白岩松在评价那次论文造假事件时,说了一番直指职称制度病灶的话,至今令人难忘,刻骨铭心。

 

白岩松说,

 

“如果看一千个病人不抵发表一篇论文的话,那伤害的会是许多埋头于临床一线实干医生的积极性,侵害了他们的正当权益。使他们感受不到人生的认可,价值的体现,使他们心怀冤屈与不平。如果医生们感受到的都是不公平,那么他们何以以公平的思想,公平的心态去对待病人?”

 

同样,也是在2017年,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走出体制的张强医生,在他自己公号里写了一篇关于医生职称制度的文章《2017,致主治》。

 

他在那篇文章里冷静而又激情地说,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医生都是自由执业,也没有职称制度之说。欧美国家的住院医生从严格意义来讲,还不算执业医生。因此,美国的住院医生没有薪水,只有每月数千美元的津贴。而一旦成为执业医生,收入可翻5~10倍,社会地位也得到确立。

 

中国医生的职称制度是否合理,我不敢妄评。但是,不少医生为了上职称花了一辈子时间。职称评审中产生的论文科研作假、拍马遛须、勾心斗角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公立三甲医院院长心知肚明,职称评审制度最容易拴住医生。

 

事实上,职称制度耗费了医生大量的精力,扭曲了部分医生的从医心态。当医生的优劣无法辨别的时候,社会上就会产生盲目相信高职称医生的现象。殊不知,职称评审和临床能力并不一致。有些高级职称专家只会搞论文,不会看病,患者谁遇上谁倒霉。”

 

应该说,“临床教授体系”是一股医生评价制度的清流。虽然临床教授评价与临床医师职称评聘有一定区别,但顺着这股清流逆流而上,我们或可找到一个医生职称评价制度改革清如许的源头。

 

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地方在摸着石头过河了。

 

比如,有些省份让当地各医院自行评选推举,看做了多少台手术和评价;看接诊了多少患者和疗效;看有多少临床技术创新等等。尽管还不够完美,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毕竟迈出了临床职称评价体系改革的第一步。只要方向对了,到达理想的目标,相信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今天,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会议又召开了。医脉通希望,无论是“临床教授体系”,还是一些地方的医院自行评选推举,能有更多像这些好的针对医生评价体系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提案,能够进入高层的视线,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得以助力于医生评价体系改革由点带面的向纵深推进。

 

凡事都有利弊一面,但是,如果一件事情,明显弊大于利,绝大多数人都不投赞成票,那就要去反思,去改良!


责编 苏沐 小脉



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晚6:30见面,我想邀请你

将医脉通设为“星标”,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精彩回顾


➤ 自杀还是医疗过错?患者死因引争议,且看法院如何判决……

➤ 女子肛门痛,要求只找女医生,几次错判后丈夫无意间一句话曝光真凶!医生:我看走眼了

➤ 看病=修车?取消医疗设备检查费用?这个视频的观点把我惊呆了……

➤ 胆大包天!院长贿赂获取伤员信息,安排无证医生护士冒充急救医生欺骗患者……

戳这里,更有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